2025年6月21日晚,美国悍然袭击了伊朗的三处关键核设施: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 这次行动如同投下了一颗炸弹,不仅炸毁了伊朗的核设施,更炸裂了美国与伊朗之间的脆弱关系,将双方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此举堪称特朗普政府任内最愚蠢的决策,美国似乎已踏上了一条没有回头路的险途。
行动结束后,美国悄无声息地撤离,如同幽灵般消失在夜幕之中。然而,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的核设施和伊朗熊熊燃烧的怒火。(图:轰炸后辐射水平没有增加,意味着美国可能并未摧毁伊朗的关键核设施,目标选择或存在重大误判。) 伊朗国家电视台迅速作出回应,宣称境内的所有美国公民和军人皆为合法目标,这赤裸裸的威胁昭示着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在伊朗的美国人将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
展开剩余70%这次袭击如同往平静的湖面投掷了一颗巨石,激起了轩然大波。 在美国轰炸之前,伊朗国内或许存在一些对西方抱有幻想的温和派,期待通过外交途径改善与美国的关系。然而,美国的军事行动彻底粉碎了这些希望,反而在伊朗内部形成了空前的反美统一战线。那些曾经心存幻想的伊朗民众和官员,如今被激发的民族主义情绪所裹挟,转而成为坚定不移的反美力量。 这与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中国国内舆论迅速转向反美如出一辙。 当年,许多中国人对美国怀有憧憬,认为美国是“世界文明的灯塔”,但大使馆被炸后,这种幻想彻底破灭,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反美情绪。如今的伊朗,正经历着同样的转变。
美国在行动前通过所谓的“外交渠道”释放的信息,声称此次打击是“唯一计划”,无意推翻伊朗政权,但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辞。军事行动本身的破坏性和威慑力,无疑削弱了伊朗国内温和派的影响力,拱手将权力送给了强硬派。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的强烈谴责和“持久后果”的警告,充分反映了伊朗官方和民众的愤怒与决心,也预示着未来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局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袭击加剧了地区冲突的风险。以色列长期以来依靠美国的军事支持来遏制伊朗的核计划,但伊朗国内反美力量的空前团结,反而会让以色列的战略更为被动,代理人战争的风险也随之剧增。兰德公司的专家们早已警告,军事打击可能会“增强伊朗维护核计划的决心”,并引发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果不其然,也门胡塞武装等伊朗的代理力量已公开宣称将加大对美军和以色列目标的袭击力度,红海和阿拉伯海的航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美国而言,这片海域关系到其全球经济霸权的命脉,一旦航运受阻,其经济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总而言之,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巨大失败。它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激化了矛盾,并可能将美国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之中,最终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在任内犯下的一个极其严重的战略错误,其后果将深远而持久。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鼎冠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